主题: 韩城博苑馆刊第一期——党家村“分银院”与范仲淹“义田”

  • 也要
楼主回复
  • 阅读:7342
  • 回复:0
  • 发表于:2014/6/20 9:10:04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韩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韩城市党家村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被誉为“民居瑰宝”和“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民居的活化石”,聚集着一百多座明清风格四合院的村落。听导游员介绍说,党家村居住着党、贾两姓,党前贾后,为姻亲关系。早在明清时期,两个宗族和睦相处,稼穑为业,耕读传家,并合股到河南等地经营生意,所得利银按户族丁数均分。所以,在村中专设有一座“分银院”,以承利益共享。因经营有方,利银颇丰,家家大兴土木,修舍盖房,遂形成现在规模。

  因看到了党家村的“分银院”,虽然本人对于封建社会的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知之甚少,但由此想起了范仲淹的“义田”。钱公辅在“义田记”中详细记述了范仲淹“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瞻。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人给稻八百斛。以其所人,给其所聚,沛有余而无穷”的史实,并称之为“建德修业之举”而予以高度赞扬。

   范仲淹(989—1052),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少时贫困力学,出仕后有敢言之名”,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在北宋中期贫富差别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日渐激烈的时局下,提出“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政治主张,因保守派反对而被贬谪。他所作的名篇《岳阳楼记》千古传诵。范仲淹兴办的“义田”是对中国传统儒家“大同世界”思想的一个重大实践和尝试,是他作为一代政治家对其政治抱负的小范围实施。对以后的明、清封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以至在明、清时代“义田”、“义庄”遍布全国各地。党家村的“分银院”也可以说是范仲淹“义田”之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封建主义的“均等”分配制度,实现了族群内部的和谐稳定,缓解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闪光点。《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思想,对历代的文人学士和思想家、政治家都产生深刻影响和启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这样的社会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这种理想社会,这种“大同而无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激励着中国历代的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为之追求奋斗,为此而被罢官贬谪甚至流血牺牲,从而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国儒家的这种“大同”思想,比起19世纪初叶欧洲的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虽有所区别,但要早好几千年。回顾历史,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可以说文明总是相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管怎样艰难曲折,总归要沿着自身所固有的文明轴线阔步前行。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