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也说司马迁之三 ——读《项羽本纪第七》有感

  • crazy frog
楼主回复
  • 阅读:4047
  • 回复:0
  • 发表于:2014/6/11 11:02:12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韩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也说司马迁之三 ——读《项羽本纪第七》有感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之中,有不少“破例”或者说“突破”的地方。我们在反复研讨学习之中,正是从这些个“破例”和“突破”的地方看到了他的光辉思想和高尚的品格。迄今为止,他用他犀利的笔锋和优美的文字,撰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三千年。有了这部巨著,我们的中华民族、华夏文明就成为世界上唯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为世人所艳羡。

    《项羽本纪》即是这些“破例”或“突破”中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一是他打破了体例的框框,把一个“起陇亩之中”、“非有尺寸”的项羽写入“叙述最高统治者帝王政事”的本纪之中。二是他既首肯了项羽推翻秦王朝的巨大历史功绩,又揭示出他的诸多弱点的实事求是的进步历史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我们先看一下司马迁在文中是如何评价项羽的。作者在篇末的点评中说:“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并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这里司马迁首先指出他灭秦的正确性,是因为“秦失其政”,这也就肯定了项羽灭秦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吊民伐罪,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正确行为。其次,作者指出项羽并没有高贵的出身,仅在三年之中,成为五诸侯的统率,灭了秦国,而分封诸侯,“政由羽出”,说明司马迁是把项羽视为秦汉政权之间的一个号令全国的最高统治者,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这就为后来西汉政权的建立,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也说明司马迁能正视历史事实,而不是简单地以名分论历史,而是实事求是地看历史,看历史人物的科学态度。最后,司马迁指出了项羽是“位虽未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的伟大历史人物。这里所说的“近古”主要是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混乱局面中项羽是能这样做的第一人。

    有以上三点史实作支撑,作者把项羽这位霸王列入“本纪”,应该说是无容辫驳的理由和依据了,但这仍然是需要顶着传统习惯势力的很大压力的。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司马迁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只要是对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那就应大书特书。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精神,应视为一个史学家最美好的德行操守,比起那些为了一己一人之私而不惜歪曲、甚或编造伪史的所谓大家的人来说,那该是多么崇高和光彩照人啊!

    以上所述,是他实事求是精神的一面。而在《项羽本纪》中的另一个实事求是的一面则是:他在点评中和整个述说中,既写了项羽光彩照人的一面,又毫不掩饰地指了他弱点或缺陷的一面;既写了项羽英武善战霸气的一面,也写出了他柔情蜜意的人性的一面。在《项羽本纪》中,作者写了项羽在豪杰并起之中很快突起,迅速、果断地杀掉徇私无勇的宋义,取得兵权,在巨鹿一举消灭秦军主力,自己也成为义军统帅的英雄业绩;也叙述了他后来在楚汉战争中缺乏政治远见,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等性格缺陷,导致了他终于失败的一面。在《项羽本纪》最后的部分,既写出项羽在重重包围之中仍毫无惧色而勇挑汉军三将的勇武气概,又写了他与美姬虞的洒泪诀别的悲壮感人的场面。这些记叙都突出地表现出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既肯定赞颂他的好的方面,又毫不掩饰地揭示他的不足,这是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有力证明。也使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既得到了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又让人们从中清楚地认识到他自身存在的不足,警示后人引以为训,而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司马迁《项羽本纪》中的文末点评中指出:“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楚怀王之孙熊心)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清楚地指出项羽思想上的错误,导致他在行动上铸成大错,这也是造成他悲剧的根本原因。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