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韩城博苑第一期——韩城古称韩原而非韩“塬

  • 雪傲梅
楼主回复
  • 阅读:3985
  • 回复:0
  • 发表于:2014/5/29 10:04:1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韩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韩城古时曾称韩原,因其悠深的历史渊源和特有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韩城人仍以此作为韩城之代称而被广泛应用,如某街名命名曰“韩塬路”,某地方名吃饭店挂“韩塬一绝”招牌,一些新闻单位也相继有“韩塬纪事”、“韩塬春秋”等栏目出现,有的把当地优秀人物称“韩塬骄子”等等不一而足。但是不知何时,何人将韩原的“原”写成了“塬”。这一偶然的错讹竟愈演愈烈,一直到现在凡是用韩原的地方几乎都写成了“韩塬”,大家见怪不怪,偶然有人写成韩原时,竟被有些人嗤之为“没文化,写错了字”。这真是应了某哲人的一句名言:谬误重复一千次,也会成为真理。为了正本清源,还原真实,净化“文史之乡”的城市环境,树立韩城良好形象,必须为韩原正名。

  韩原,是韩城的古地名。在西周初为韩侯国的封地,春秋初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晋灭韩后称韩原。前678年晋武公列为诸侯,封其叔父万于韩原。前645年秦穆公、晋惠公战于韩原,史称韩原大战。唐末天祐至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年间,曾将韩城县改为韩原县,后复名韩城,沿袭至今。故韩城素有韩原之称。这个名称因其古老而倍受人们钟爱,巍山后土庙石牌坊额书“韩原圣母”,西庄法王庙寝宫额书“护韩原”,古时一些对联亦嵌入韩原,如:徐村的汉太史遗祠联:“族聚韩原,枕山带河,一片地脉光先业;姓分司马,绍开永德,万卷书香启后昆”;抚院刘公祠联:“继后稷,教稼耕耘,云南贵州称活沸;承国观,筑桥铺路,陕西韩原颂德恩”;于右任题温肃庵德教碑联:“关学源流,善为继述;韩原桃李,多受培栽”。直至当今,新城区尚以韩原命街道名,有的媒体也用韩原之名,以显示韩城之古老。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将“原”写成了“塬”,既不规范,又不严肃,惹 人耻笑。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必须规范这一关系韩城古老而文明形象的名称用字。

  “原”字古已有之,《说文解字》中释曰:“高平曰原,人所登。”意为高而平的地方称原,如:平原,高原,原野等。《尔雅·释地》曰:“大野曰平,广平曰原。”即广大而平坦的地方为原,一广二平是构成“原”的重要条件。

  “塬”字出现于近代,明《字汇》、清《康熙字典》都没有这个“塬”字。《辞海》的解释是:我国西北黄土地区的一种地貌。四周为流水切割,顶面广阔平缓,仍保持原始堆积平坦面的形态,是良好的耕作区。由此可见,“塬”与“原”似乎有相同点  ——平广。不同之处在于:四周为流水冲刷切割这是先决条件,顶面广平但面积小,绝没有“原”之广大。如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词语中的“原”字,含义之广阔那是“塬”所望尘莫及的。

  “韩原”是指韩城这一广大的地区。以“韩原”署名必须尊重史籍所载,绝不能写成“韩塬”。韩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素称“文史之乡”,出现“韩塬”之误,真乃咄咄怪事,令人感叹不已。因此,奉劝将“原”写成“塬”者予以纠正,我们绝不能不顾本真,人云亦云,硬是将韩原写成韩塬,这样既贻笑大方损我韩城形象又误导子孙,遗害千秋。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