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推荐]《一九四二》观后感

  • 单飞燕子
楼主回复
  • 阅读:1047
  • 回复:1
  • 发表于:2013/1/9 9:17:39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韩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九四二很早就上映了,理论上,我应该感兴趣,毕竟讲的是我的家乡的事情。但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还有爸爸讲过各种苦难,我不觉得一九四二会比那些更苦,而且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一些。并且我对苦难片向来不感冒,所以虽然网上出了很久,也没有下载的兴趣。但丈母娘点名要看,只好表表孝心了,下载再转换格式,顺便也看了一下。
        我的故乡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古代是黄河故道,三国演义中关羽诛文丑的地方就是延津渡口,然后就消失在历史的海洋中,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清末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此就义,也埋在此,总算又留下了一笔。
        赵姓,源自战国时期的赵国,起源在山西,自然祖先也是从山西迁至河南,家谱记载明朝初年我家始祖从山西迁至延津县,自此开始了600多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村,约千余口。由于文化程度低,始祖仅留下了姓名,而中间十几代已经没人能说清楚了。有准确记载的就是清末各支的情况了。十二世祖赵讳赢巽,他的父亲没有亲生的孩子,一天赶集的路上,捡了个男孩,抚养成人,起名赢巽,字美如。中了秀才,再中举人,但由于朝中无人,举人被别人买走了,只好回家务农。秀才就可以不交赋税,从此家中开始有赢余,慢慢的富余起来。由于为人正直公道,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请他判断邻里纠纷和家务事,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可惜孩子少,只有一个儿子,讳松岭。这在农村可说是势单力孤,父亲在,没人敢欺负,父亲去世后,村里的一些人就开始找事了。父亲下葬时,连摔了五个老盆都没有完全继承家产,还是让别人霸占了一道街。从十三世祖开始,家族迅速扩张,因为他生了四个儿子,我家这一支行二。十四世祖讳顺德,我的爷爷也说不出他的具体什么事情了,因为仅仅活了四十多岁,有两个儿子,我的老爷讳德让,也就是十五世祖是老大。他也仅仅活了五十多岁,但我老奶活了八十多,到我四岁才去世,我还有点印象,对他们来说,我的出生也是件很高兴的事,在那个年月四世同堂还是很少。我的老爷有三个儿子,我大爷爷,我爷爷,还有个三爷爷。弟兄三个只有我爷爷活了七十多岁,我也有幸多听了一些家里的事情,否则,这些也会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失了。
        刚看一九四二的时候,有些人也许觉得那个地主太穷了,简直不象个地主。但我真的是很清楚,也许电影上演的更夸张了些。爷爷奶奶以前给我讲过,我老家由于是盐碱地,那时也没有化肥。一亩好地一年可以生产120斤粮食,一般的地一年只能打80斤,真的是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地主也只是在过年时才吃一回白面。在解放前,我估计就是一九四二年前后,我家曾用120斤粮食买了别人家的宅基地。一九四二时,我爷爷奶奶只有十岁出头,估计那时并没有逃难,即使跑出去,留下的也只会是美好的回忆。
        父亲以前给我讲过,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再加上长身体,总觉得吃不饱。奶奶在村里的合作社纺花挣点钱,爷爷就带着爸爸去地里干活,不是去种地,而是在种地前先把地表一层土铲下来,支上大锅,加上水,熬啊熬,就能熬出盐来,再去集上卖了,补贴家用。父亲上学很晚,九岁才上一年级,也许是穷怕了,学习很努力,初中高中,一直读了下去。高中就只有去县里了,他背着几十斤的粮食,步行四十里去上学。有一次,他看到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那时候,简直就象开个大奔一样。人家骑,他就跟着跑,人家停下,他也停下。如是几回,那个人回头对我爸爸说,干脆你坐上吧,我带着你。听着这些故事,心里五味杂陈。
        我三岁就被送回老家,因为实在没办法照顾我。回老家时太小,什么都不懂,也不记得。所以,我的童年里,只有爷爷奶奶,还有老奶,不知道什么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我很好,经常买些点心给我吃,过年过节也会炸些焦叶什么的放着,以至于我现在对油炸食品有着难以抗拒的好感。但实在太穷,很少吃肉什么的,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素食的习惯。到了六岁多,该把我送回去了,我就回到了我出生的地方,也是我有印象的第一个大城市--焦作。姥姥见了我很高兴,包了饺子,这让我胃口大开,一口气吃了两碗。从此以后,我看到饺子、包子、馄饨和锅贴类食品,就会生理性呕吐。甚至,直到大学后,我才又开始吃肉。
        直到90年代初,我回老家时,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馒头的吃。
        想起了一九四二中那个女人的一句话:死了好,死了不受罪。我的家乡的人们,一直都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顽强的生活着。一九四二,其实真的不算什么。


开始相信,所谓爱情
  
  • 格格
  • 发表于:2013/1/9 10:37:09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也常常听爷爷奶奶讲,也有种:听着故事,心里五味杂陈
(0)
(0)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