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韩城女性|总有一轮圆月,高挂在历史的苍穹!

  • 童心未泯
楼主回复
  • 阅读:93776
  • 回复:0
  • 发表于:2023/3/9 8:32:04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韩城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陕西有一座城市,滨临黄河,西靠梁山,城市不大,却是久负盛名。


古往今来,这座城市被赋予了很多标签,“文史之乡”也好,“解状盛区”也罢,总之,这里似乎一直被视作是文人的精神故乡。


这座城,便是韩城。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那很正常,因为正是你的不晓,才印证了这座城市低调的本色。




龙门山群峰林立,雄奇险峻,如同天堑石林,彰显着韩城男人高大伟岸的一面;黄河水温柔缠绵,静静流淌,恰似母亲怀抱,展现着韩城女人细腻温婉的一面。韩城的山水,秀丽神奇,虽名不出众,但它们历经千年岁月,容颜依旧不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在先秦时期,《诗经》的开篇就描写了黄河流域合阳和韩城这一带的浪漫爱情,高度赞美了这里的女子温柔貌美和德行之善。


合阳与韩城地域相连,互为邻居。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两城时而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情愫和生活环境,使得两地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人文相亲,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往来交流极为频繁。所以,韩城女人身上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与合阳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




韩城女人的性格特征与别处的女人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或刚烈果敢,或温柔似水;或忠贞不二,或深明大义;或知书达理,或满腹经纶。历史上的韩城女人,受封闭的自然环境、传统儒家思想和家风文化教育的影响,历来相夫教子、温柔体贴、勤俭持家,是妥妥的贤妻良母。总之,这样的完美形象,在外界眼中,那是“别人家的女人”!


要说生活在韩城这片土地上的女人,那就先从两千七百多年前开始。据史书记载,春秋第一“虎妈”芮姜与自己的儿子芮伯万有过一场宫斗大戏。而在这场大戏里,可以看出这个女人的不一般。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名字里带有“姜”字的是山东的姜姓国“齐国”,后来嫁给了芮国国君芮桓公,所以又被称为“芮姜”。《诗经》一文描绘美人庄姜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同样,芮姜也是如此,肤白貌美、仪态端庄,她虽是个女流之辈,却是个充满故事的奇女子。


两千七百多年前,诸侯林立,战争硝烟四起。当时周天子势微、礼崩乐坏,芮桓公主政的芮国国土面积狭小,只能在秦晋大国夹缝间生存,为了抗衡秦、晋两国,芮国与齐国联姻。仲姜嫁给芮桓公后,受到芮国环境、人文等潜移默化后,更加塑造了她性格上的果敢坚毅,其身上无不充满智慧。没过几年,芮桓公与芮姜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太子万。然而,公元前700年左右,芮桓公突然去世,芮伯万成为新一代的国君,由于芮伯万年纪尚小,朝政实际是由母亲芮姜垂帘听政,芮姜手段强硬,对待儿子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堪称春秋第一“虎妈”。然而,作为国君的芮伯万继位后骄奢淫逸,不理朝政,于是公元前709年,“虎妈”芮姜便把儿子芮伯万从芮国赶到了相邻的魏国。当时的秦国国君秦献公看到了芮国国中无主的大好时机,于是在公元前708年趁虚而入兵临芮国城下。“国小而不处卑位,力弱而不畏强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芮姜凭借自己的谋略与胆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一举指挥芮国军队击退虎狼之师秦军,为芮国夺回了应有的尊重,而此战也展现了一介女流之辈的“巾帼风采”。




俗话说,“无价宝易求,但贤妻难觅”韩城的女人睿智聪颖,处事有主见。她们常以身居男人背后为荣为幸,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话说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敏锐判断力、透彻洞察力的女人。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不幸驾崩,昌邑王刘贺趁机登上皇位。由于即位后,他倒行逆施、荒淫无道,对于国家大事不闻不问,整天寻欢作乐,招致了以大将军霍光为首的一干朝中重臣的极力反对。当时霍光考虑到丞相杨敞谨慎的性格,于是才派大司农田延前三天去他家里告诉他自己的计划。田延见到杨敞后说“昌邑王胡作非为、不得民心,大将军霍光已经决定改立天子,我是专程来告诉你的”。杨敞听后,不知所措,这时候杨敞的妻子、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眼见丈夫迟迟犹豫不决,急忙向丈夫示意要坚决拥护“破旧立新”的计划,并告诉他“大丈夫顶天立地,遇事要当机立断,田延告诉你的都是国家大事,事关无数条人命,你不答应他,难道是打算当别人的刀下亡魂,沦为千古罪人吗?”


杨敞听后,思考再三,觉得夫人所言很有道理,于是才表态要求商议,最终政变成功,杨敞与其他拥护汉宣帝的官员一样,加官进爵。多年之后,每逢提起此事,他便对夫人司马英刮目相看、称赞连连。司马英以名门之后的敏锐判断力、透彻洞察力助夫君不仅明哲保身,更立下了奇功一件,如此故事,不仅让后人们赞不绝口,更让韩城的百姓将这段佳话传诵千年。然而,司马英的英明不止于此,还体现在了全家避难以及藏匿《史记》上面,可见,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女子,身上却是充满了智慧与勇气。


韩城的女人贤惠能干、体贴入微。清代“布衣巡抚”刘荫枢在贵州做官期间,与夫人教导当地人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学习内地种田织布的先进技术。同时夫妻二人修治道路、创设南笼厅学,兴办苗学,促进当地教育发展。当地人为了表示感激,称二人为“刘爷爷、刘婆婆”,并在此后于贵阳建祠立碑。




我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刘荫枢能够取得这些政绩,离不开他夫人的全力帮助。据《皇清敕封孺人程氏墓志铭》对其妻子多有赞赏,堪称“贤惠”之女。不得不说,他们夫妻二人为后代家庭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而刘夫人也为后世妇女树起了学习效仿的典范。


韩城的女人,忠贞不渝,坚持操守,党家村的节孝碑便是见证之一。旧时的韩城男人,经商在外,挣钱养家,妇女则经常独守空门,在度日如年中教育子女、田间劳作、屋内操劳,含辛茹苦,倾尽一生。从此韩城女人便在“耕读传家”的传统环境下谨记“纲常礼教”之训,而保持贞节便成为女人一生恪守的底线。或许贞节牌坊的建立,在那个时代就是对她们最好的“褒奖”。




矗立在党家村巷旁的节孝碑是给党伟烈妻牛孺人立的,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党伟烈与妻子牛孺人新婚不久就赴京赶考,但因病不幸在客栈去世。新婚妻子牛氏时年仅16岁,她矢志守节在家孝侍公婆、和睦邻里,直到去世。正是牛孺人的行为感动了党家村人,地方上将她的节孝德行上报朝廷,光绪皇帝下圣旨给她立碑,以示表彰。碑文上写到:“旌表敕赠徵仕郞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讲,“巾帼芳型”是悲是喜,是荣是耻只能任由后世评说。


与牛孺人命运如出一辙的还有韩城才女解喜欢,清道光五年出生于韩城县薛曲村,舅舅是状元王杰之孙王笃。她从小天资聪明,跟随知名贡生梁静山老师学习,后来读了不少经典书籍,并尝试写诗。稍长一些,解喜欢便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诗:“深院小庭人寂然, 花园柳池蛙声传。少女不知缘何事?托腮苦坐泪湿衫。”对于她的处女作,被老师格外夸奖。解喜欢生活在普通家庭,再后来跟随母亲学习纺织、刺绣、做饭,她的母亲还教育她如何做一名妻子。十七岁时,喜欢被许给了姚庄村大户人家杨景。却不料婚后十日,杨景便被其父亲安排外出讨账。小两口就这样不得不分,临行前她为杨景写了一首赠别诗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分别一年间,二人常常以诗通信,终于解喜欢决定去找杨景,不料却传来丈夫身染恶疾身亡的消息,安葬杨景的时候,解喜欢在墓地泣不成声,见者无一不为之动容,九年后,解喜欢悬梁而死。在她的衣襟中家人找到了十首绝命诗,详细讲述了丈夫死后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咸丰二年,督学余树声为喜欢旌表建坊,上书“节烈独秀”,坊侧有碑,由县令撰文,叙其殉情事迹。王笃之子王福徵,将解喜欢生前诗汇编为《才女解喜欢诗集》。




韩城女人是贞洁的,那一堵高高的节孝碑,会让你想到她们只会默默独守在家,不会越雷池半步,哪怕过着再清苦、再寂寞的日子。然而,站立在节孝碑前,你会发现这里埋葬的不是一个活泼的生命,而是埋葬了一个韩城女人的青春和血泪。或凄凉,或凄美,她们内心深处的那不被人知晓的孤独、伤痛、心酸和无奈,也只有自己懂!但谁又能理解韩城女人心里的那份执着,那份痴情?旧社会的传统束缚禁锢了女人的行为和思想,但“忠贞不渝”恐怕永远是时代永不褪色的推行令!


青山隐隐,绿水悠悠。韩城山的沉稳和水的灵性,滋养出了韩城女人特有的性格。她们贤良持家,德才兼备;她们果敢睿智,忠贞不二。她们,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后世,在做出榜样的同时,赢得了今人的尊敬与怀念。总之,韩城的女人,可遇而不可求,她们从历史中走来,从山水中走来,从灯火阑珊处走来......

来源:陕文投韩城公司



韩城之窗

下载韩城之窗城市通APP

随时查看韩城各类招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招聘信息!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